中医与营养学分别诞生在东方和西方,像两个刚刚见面的孩子,谁也不认识谁。

但是,它们骨子里却是一样的,二者都强调通过激发自身潜能去对抗疾病,不主张药物的过多干涉;都强调治未病,主张在疾病来临之前解决问题。

西医学所说的“营养”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维生素A、B、C、D、E;钾、钠、钙、镁、锌、铁等)

中医学所说的“营养”

精、气、血、津液

气、血、精、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血、精、津液都为液态物质,具有濡养、滋润等作用。它们既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三者的关系

气化精、精化血、血化精

我们在前面讲了中医所说的“营养”的构成元素,那么所食入体内的东西是怎么转化为气、血、精呢?

脾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食物的消化吸收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胃、肠、肝、胆均参与其中,但脾起着主导作用。

中医说,脾为后天之本,所有的食物都必须经过脾胃的运化才能变成人体的精微物质,才能真正被人体利用。

现代人嗜食生冷、煎炸、油腻,兼熬夜,生活作息不规律,工作压力大,这些都会损伤脾胃,以至于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十有八九。若一边耗损脾阳,一边补充营养,这样不但无益于健康,反而会增加脾胃的负担。

因此,要保证身体的营养,养好脾胃是第一步。

中医认为食物是“四气”和“五味”。根据食物被人吃后引起的反应而定“四气”——寒、热、温、凉。

寒性、凉性食物

一般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养阴之功,适于体质偏热者或暑天食用,如粳米、小米、绿豆、赤小豆、豆腐、豆浆、西瓜、梨、柑、柿、甘蔗、鸭肉、兔肉、猪肉、蟹、甲鱼、田鸡、蜂蜜、竹笋、苦瓜、黄瓜、白菜、蕹菜、萝卜、蕃茄、菠菜、荸荠等。

温性、热性食物

大多能温中、散寒和助阳,适于体质虚寒者或冬令季节食用,如面粉、糯米、豆油、酒、醋、大枣、荔枝、红糖、羊肉、牛肉、狗肉、虾、鸡、鲫鱼、鲢鱼、葱、姜、韭菜、大蒜、辣椒、胡椒等。

平性食物

健康者可长年食用,如黄豆、黑豆、蕃薯、马铃薯、南瓜、莲子、葡萄、苹果、菠萝、椰子、香菇、蘑菇、白糖、鸡蛋、鲤鱼、黑鱼等。

根据食物本来滋味而划分“五味”——辛、甘、酸、苦、咸。食物之五味既能满足每个人不同的嗜好,又有不同的功效。

辛味食物如生姜、辣椒等,大多含有挥发油,有散寒、行气、活血之功,但过食则有气散和上火之弊。

甘味食物如白糖、大米等,宣含糖类,有滋补、缓和之力,过食则壅塞郁气。

酸味食物如青梅、柠檬等,含有有机酸,有收敛、固涩之利,但过食则痉挛。

苦味食物如苦瓜、杏仁等,多含有生物碱、甙类、苦味质等物,有燥湿、泻下之益,但食多则骨重。

咸味食物如食盐、紫菜等,钠盐较多,有软坚、润下之功,但多食则血凝。

专家介绍

廖贵凤

不孕不育诊疗中心医师、医学硕士

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师从广西名老中医罗志娟教授,长期跟随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临床专家马新童教授系统学习中医四大经典。主要研究不孕不育、生殖内分泌及妇科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擅长于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不孕不育、辅助生殖技术前后的调理、月经失调、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妇科炎症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围绝经期综合征、先兆流产、复发性流产,围妊娠期感冒、咳嗽、头晕、便秘,产后身痛、缺乳等妇产科疾病,熟悉掌握宫腔镜、输卵管造影等门诊手术。

供稿

廖贵凤编辑

业务发展科审核

阮小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yangbulianga.com/hjyybl/14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