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以后,家长欣喜之余又有操不完的心,整天担心宝宝是否正常发育。宝宝在每个生长阶段都有一个衡量的标准,而长牙是宝宝生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宝宝的出牙时间也暗示着自身健康状况。

前几天,有位宝妈在群里求助:“我家宝宝快满1岁了还没长乳牙,是不是缺钙啊?”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面临着同样的困扰,别人家的宝宝已经长牙,可自家娃连牙的影子都没见着,这叫他们如何不急。

*宝宝什么时候开始长牙?

一般来说,宝宝会在6月龄左右开始长乳牙,通常是先长下排牙齿,再长上排牙齿。

8-10个月时,宝宝上下四颗门牙会长齐;12-16个月时,宝宝门牙两侧的乳牙也会长出,此时宝宝通常会有八颗牙齿;16-20个月时,宝宝上下两侧会长出尖尖的犬牙,其他乳牙则会在2年内全部长齐。

每个宝宝的出牙期不同,相应的乳牙萌出时间及顺序也会存在一定差异,有的宝宝可能三个多月就能看见小小的牙尖,也有的宝宝到了八个月甚至十二个月还没有开始出牙,宝妈也不用过于担心,这并不能说明宝宝发育过早或者发育迟缓。

*宝宝出牙晚是怎么回事?家长要心中有数

1、遗传因素

宝宝出牙早晚和父母遗传有很大关系,如果父母当中有人出牙早或晚,就可能遗传到宝宝身上。如果父母有出牙晚的历史,宝宝出牙也可能比同龄娃晚一些,有些娃就是1岁左右出的牙,但没有任何健康问题,考虑是先天遗传的原因。

2、营养不良

大多数宝宝出牙晚都是营养不良所致,尤其是缺乏钙和维生素D这两种营养物质,但这并不代表宝宝出牙晚一定就是缺乏营养物质。研究表明,营养不良的宝宝不仅仅是出牙晚,还伴随精神萎靡、发育迟缓等其他表现。

所以宝宝若真是营养不良,家长平时就要多注意宝宝的饮食,平时多带宝宝晒晒太阳,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若宝宝不属于营养不良,家长可不能乱给宝宝吃补剂,否则反而阻碍宝宝的正常生长。

3、疾病影响

还有些宝宝出牙晚是因为疾病影响,比如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等,这些疾病都会造成钙的流失,从而影响宝宝的出牙时间。

通常情况下,宝宝出牙晚于六个月都属于正常情况,若宝宝超过一岁还未萌牙,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宝宝出牙之后,家长也要多加护理,否则可能影响孩子的牙齿健康。

*宝宝刚刚出牙,家长需要注意什么?

1、注意辅食添加

宝宝6月龄左右就可以添加辅食了,此时咀嚼力较弱,辅食以米粉和其他流质食物为主。等宝宝长到九月龄左右,乳牙也慢慢萌出,为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家长可以给宝宝添加一些半固体或固体食物。

2、准备磨牙棒

宝宝每次长牙都可能伴随牙龈不适、情绪烦躁等症状,而这也是非常正常的生理现象,然而这些长牙症状可能影响到宝宝的日常生活。家长不妨给宝宝准备磨牙棒,缓解宝宝的牙龈不适感。

3、做好牙齿清洁工作

宝宝刚萌出的乳牙抗酸力弱,很容易被奶浸透,若是进食后未清理干净,宝宝就会面临龋齿的风险。因此,宝宝萌出第一颗乳牙后就需要清理口腔,最开始家长可以使用棉棒或棉巾,轻轻擦拭宝宝的牙龈和口腔;等孩子满一岁后,家长可以尝试用婴儿专业牙刷给宝宝刷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yangbulianga.com/yyblhy/19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