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无饿医院,还营养为一线治疗
医院是营养不良发病率最高的地方之一,患者是营养不良发生率最高的人群,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是如此。文献报告,高达20%-60%的患者入院时存在营养不良,30%-80%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显著的体重丢失。营养不良不仅仅增加了并发症、延长了住院时间、降低了治疗效果、缩短了生存时间,而且增加了医疗费用、消耗了社会财富。国际多中心、多病种、大样本研究发现,与无营养风险的患者相比,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死亡率显著升高、住院时间显著延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多。这既是严重的医疗问题,也是严肃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人权问题。《“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年)》从国家政策层面确立了营养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及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联合提出建设“医院”的倡议。同年10月,首都医科大医院在国内率先启动“医院”建设工作。坚持“精准化、规范化、同质化”的建设原则,秉持管理先行的理念,在创新营养管理模式、建立管理体系和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医院营养不良管理体系。在提升营养管理理念、普及营养健康知识、实施防控策略、强化临床营养管理、健全营养监测体系、完善多部门联动机制、规范诊疗行为、构建营养闭环管理机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昆明医院医院建设启动仪式 医院大力推动“医院”建设,彰显承载国家责任、担当意识与能力进一步提升。《关于建设“医院”的建议》成为全国人大提案,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支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我院石汉平教授《关于重视和加强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营养治疗的紧急建议》得到孙春兰副总理的批复支持。“医院”建设倡议同时得到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主席RoccoBarazzoni教授的高度评价。在此项工作的推动下,首都医科大医院建成全国首家营养诊断室,设立全国首家营养病房,推动医院开展“医院”建设。 首都医科大医院王莉处长就“无饿”医院建设进行学术交流 “医院”建设带动营养学科水平进一步提升。医院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北京市重点项目1项(科研经费万元);荣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获批《肿瘤代谢与营养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编我国第一部《肿瘤营养学》、《恶液质》;培养了一批临床营养学科人才。 医院以患者为中心,推动“营养一线治疗”理念,“医院”系统建设使营养不良患者充分获益。通过分析营养治疗对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得出,单纯肠内营养治疗、肠内营养治疗联合营养会诊可降低住院费用,并可将并发症风险降低96%。单纯肠内营养患者较未实施肠内营养患者住院费用减少13.41%,肠内营养联合营养会诊较单纯肠内营养患者住院费用减少17.73%。通过构建完善的营养管理体系,提升营养治疗理念,规范营养诊治,达到了夯实基础医疗质量、提升医疗效率、降低医疗费用的建设目标。 年获批肿瘤代谢与营养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是永恒的主题。总之,在全社会开展“医院”文化宣传,努力为患者提供一个无饿、舒适的就医环境,医院行政管理、临床医护、后勤保障、患者及家属一体化参与“医院”建设意义重大,且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坚持不懈、砥砺前行! 来源: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yangbulianga.com/hjyybl/19040.html
- 上一篇文章: 7道补铁菜品排行,中老年常吃,防贫血
- 下一篇文章: 宝宝有以下几种表现,说明营养不良了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