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只上两年班,李白哪来的钱ldqu
李白,无疑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 他游览过国内无数名山大川,留下过无数流传至今的诗句。 经他打卡的地方如今大多变成了“5A”、“4A”级景点,他笔下的诗句也成了所有中国人千百年的共同记忆。 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游览山川,登高赋诗……李白的神仙生活让他成为无数后辈仰望的高峰。 但撇开浪漫想法,很多人都好奇的一个问题是,自己节假日出游动辄几千上万,李白在外27年,只上过两年班,哪来的钱呢? 真因为他是“富二代”吗? 今天小万帮大家探秘李白一生“诗与远方”的经济来源,走近“千古第一自由职业者”李白的一生。 127年,个州县 李白的一生很疯狂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李白无疑实践了这一点。 他是那个年代的“旅行狂”,在我们二十多岁憧憬“诗与远方”的时候,他就游历了巴蜀名山,完美实现“省内游”。 大家熟悉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就是他出川前在峨眉山写的。 图片来自“唐宋文学编年地图”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25岁之后李白就开始了全国游,他沿长江而下,一路探访了重庆、巫山、宜昌、江陵等长江沿线的历史名城。 大家熟知的《渡远荆门外》、《望庐山瀑布》等诗都是这段时间写的。 后来他在湖北安陆和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之后又以安陆为中心,游历梁宋、齐、鲁等地。 然后再也停不下来,在齐鲁吴越大地上游走,结交了孟浩然、贺知章、杜甫等无数友人。 大家熟知的《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是这期间写的。 总之,除了42至45岁应诏进京做了两年半的翰林外,他没上过班,一生都在路上。 统计下来,李白一生踏足全国18个省,个州县,登过80多座山,游过60多条江河川溪和20多个湖潭,真正的驴友鼻祖。 所以大家的问题就来了: 2巨额盘缠哪里来? 1.刚出门时父母给的,富二代 “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李白家是经商的,他是富二代。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这首诗就暴露了他小时候的家庭条件。 25岁出门远游,父母给了他30万钱。 26岁,出川一年不到,他就把这30万钱花光了:如果你是李白的朋友,他觉得你落魄有才,就会给你转账。 在当时,一般人很少出门,没有硬座火车这种点对点又便宜的交通,除了走路只能坐马车,而马车车夫、马另算,一天下来就要几百钱,不是富人出游不起。 更何况这种旷日持久的长途旅行。 那么他花的这30万钱相当多少呢?相当于当时京城公务员6年的收入,姑且算作今天的万。 对一般人来说,出门不到一年就挥霍光父母给的万,怕是又心疼又后悔。 不知道李白当时怎么想,反正后来他拿这件事吹过好几次牛逼:《将进酒》,“千金散尽还复来”;《上安州裴长史书》,“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南宋画家梁楷《李白行吟图》(局部) 一提再提,他对这段经历非常自豪,吹过好多遍。 但当时的困顿是肯定的,直到朋友介绍他入赘,娶了许宰相的孙女傍了白富美后才摆脱困局。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他的交友之道就是这样的。 据历史记载,家里从此再没给他过钱。 2.结交广众,在外认识达官贵人 李白这30万花出去,虽然一时困顿,但交了无数朋友,其中不少是达官贵人。 比如孟浩然,就是经他介绍李白才在长安进入上流交际圈;比如前朝状元贺知章,经他介绍李白得识玉真公主;比如和皇室有关系的道士元旦丘;还有岑参,高适…… 李白一生点亮的中国地图,不少成为历史名城 到今天也都是名人,李白天天和他们推杯换盏,有这样的朋友圈,他也不用为谋生发愁了。 当然李白毫不势利,除了当官的还有修仙的、练剑的,他三教九流的人都结交,朋友遍天下。 今天不是宴饮,明天就是送行,朋友络绎不绝,李白流传至今的诗歌有首,其中送别诗首,占1/6。 3.万人景仰,粉丝排队请吃饭 李白的强烈人格魅力吸引了无数粉丝。 就是今天也有迷弟李荣浩写歌表白,“如果能重来,我要选李白。” 在当时也是这样,李白这样一个侠肝义胆的人没有谁不愿意和他交朋友,名声响遍天下。 虽说当时大众的文化还达不到无障碍欣赏李白诗的水平,但他在文人圈里一直很响。 又由于印刷术的发达,他写的诗被抄录传递到全国各地,甚至当时人会把诗镌刻立碑,放置在他题写的山川下,按今天完全是粉丝行为。 走到哪喝到哪,喝完作诗,作完的诗再传抄,这导致越写诗,酒局越多。 比如大家熟知的《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就是写在他打工被贬的时候。 在离开长安即将远别的日子,李白在长安的朋友悉数到齐,金酒杯,金茅台,珍玉盘,大龙虾……好大的排场。 而被贬去白帝城的这段路,当时一个月的路,李白足足走了大半年,到一地就和“迷弟”饮酒作诗。 结果赦免状到了白帝城,他人还没走到…… 3究竟要多少钱, 才能过上李白这种生活? 点进这篇文章的大家想必都羡慕向往李白的生活,所以我们好奇的是李白这一生不上班,吃吃喝喝,钱从何处来呢? 网上也一直流传他是因为“富二代”。 他人生前期确实是这样,但这样的生活不只是有钱就能支撑起的,能支撑起游览全国的“富二代”那么多,为什么历史上大多没留名呢? 钱是基础的,支撑这种生活的还有饱览诗书的储备,强烈的人格魅力,乐交朋友的慷慨,不一样看世界的眼光。 这样,你才能有宽广的心胸,既能领略名山大川,又能感染他人,交到更多朋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不枉人生走一遭。 (全文完) 课程内容来自万门课程《名人博物馆之聆听名人故事》,完整课程点击“阅读原文”移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yangbulianga.com/yyblyy/15448.html
- 上一篇文章: 年,个人,张照片
- 下一篇文章: 唐朝不仅盛产诗人,还造就了一批知名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