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上期说了一下大敦的历史和故事,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点击率多了人,三天之内,   南宋乾道二年(年),二世四子黄肇源由福建莆田迁入瑶田西坊繁衍。其祠堂对联曰:肇造千年业,源流万派宗。黄肇源生有四子,即长子黄贤才,二子黄元兴,三子黄志祥,四子黄志兴,后迁入新围村繁衍。志兴黄公祠始建于清乾隆48年(年),年秋,其后裔集资重修一新,门联曰:“志创千秋业,兴扬百世功。”其碑文内容曰:传承考德,感念亲恩。我黄氏族,源于中原。始于江夏。回溯吾村先祖志兴公,其祖父黄以溥公乃福建莆田人,南宋进士,曾任南雄少府。其父肇源公于南宋乾道二年即公元年,从福建莆田迁入青湖都瑶田西坊立村繁衍。

黄志兴之诸兄黄贤才、黄元兴、黄志祥先后邻乡立业繁衍,四子志兴公分支后另立新围村生息(详见碑文)。

南宋乾道五年(公元年),二世五子黄兰室携家眷由福建莆田迁入沙头村心坊繁衍。兰室黄公祠堂于公社化时已拆掉并已改建为饭堂。

南宋乾道八年(公元年),二世六子黄嗣昌迁入三江石沥繁衍。年4月5日上午,下湖黄氏五村执事人派代表十余人一同前往三江石沥寻根问祖,先到黄葵湖村联系,据传此石沥村已于民国初年湮没(传闻原旧址在今天的金兰寺村范围之内),此村后代已迁往他乡繁衍。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下湖黄氏六村(沙头、白水、瑶田、白石、瓜岭、平地黄屋)素来与广州郊区黄村来往甚密。是因为民国时期曾得到过黄村的帮助,据族谱记载,天河区黄村黄氏也是来自南雄珠玑巷,宋咸淳八年(年)迁入,河南光州(今横川)人也(《珠玑巷丛书》之十页)。

按增城县志记载,除下湖一带之外,黄氏入增城其他地方的祖先还有:

南宋绍兴二年(公元9年),黄日新由嘉应州(梅州市)迁入福和田美。黄文耀于南宋淳佑十一年(公元年)由江西从化沙同迁入派潭东洞黄屋村。

元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年),黄以善由福建莆田迁入荔城隔塘繁衍。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年),黄潮海由新丰黄屋角迁入派谭密石繁衍。

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年),黄荣广由紫金迁入朱村京山。

清雍正六年二月初六日(公元年),黄相弼由江西龙川迁入永和荔枝园村繁衍。另据年12月24日广州日报报道:广州地区常驻人口1万人,黄姓有67.88万人,在陈李姓之后为第三大姓。

按不完全统计,目前黄氏分布在新塘地区及原清湖都(下湖乡)一带内,人口合约一万余人。

大约分布如下:白石约人,沙头约人,瑶田约人,白水约人,瓜岭余人,田心黄屋约人。新塘其余分散在各村的有东洲约人,群星约余人,东华约余人,甘涌约50余人,新何约50余人,南安约30余人,还有西洲、大敦、新街等过百余人。另外还有分布新塘镇各街道。

过去由于宗族与姓氏的械斗,黄氏人数迁出迁入变化无常。

如东洲原黄氏先祖为黄裳,据黄氏墓碑记载,明朝万历二十四年(公元年),东洲村在南宋时期黄姓人已入住,明朝时人数约有近千。由于其村姓氏较多,互相争斗。明朝万历二十四年黄氏与钟、黎、叶等三姓械斗,几乎被湮没。黄氏后人被迫迁往他乡。

下湖黄氏数村历史传闻出过很多名人雅士。曾为家乡和黄地方作出过贡献。据增城县志记载的有:黄应贵,瓜岭村人,乾隆48年()第23名举人,历官直隶灵寿、顺义、平乡、鸡泽县令。乾隆49年曾为瑶田村佑圣黄公祠堂题字。嘉庆庚辰年()曾参加主纂修增城县志。

黄国民,瓜岭村人。于民国十一年()年曾任华侨讨贼第十路司令部军需长、增城县县长等职。曾在海外发动华侨人捐款,支援孙中山讨袁斗争。由于历史资料不足,其他不一一说明。

世事沧桑多变幻,物换星移几度秋,黄氏文化发展情况到今已是第25或26世(传)了。骏马登程出异乡的祖宗示儿孙诗一直鼓励后人奋发图强,望求兴旺发达……

这是黄氏的繁衍发展历史的见证。

但愿新塘一带黄氏兄弟姐妹和天下黄姓兄弟一样,不忘祖训,努力耕耘,名人辈出,与天下不同姓氏的兄弟和谐相处。

但愿国家长治久安,政通人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社会和谐,民殷国富,祝天下所有人民一样过幸福生活。

笔者以小诗三首作为黄氏文化的记忆:

诗曰:

(一)

中原战乱过珠玑,氏族群居建祖祠。

繁衍沧桑成故事,下湖黄裔话传奇。

(二)

思祖当年出异乡,沧桑繁衍水流长。

春风雨露同恩泽,江夏黄兄共举觞。

(三)

白水寻祖记

远望榕荫卧祖先,荆棘拨探拜坛前。

终欣寻得黄陵现,哪怕汗流满眼帘。

(于年7月12日白水大岗山寻祖之际以此诗一首作小记)

附:

黄以溥之各子及家眷入迁清湖都(新塘下湖地区)繁衍时间大事年表

(年份来源于增城县志、下湖黄氏村乡家谱及南雄珠玑移民的历史文化丛书等资料;

黄以溥(未居增)(-年)

时间年份

儿子姓名

何处迁入

迁入清湖何地

各人年纪

当年45岁

公元年

长子黄念八(-)

从福建莆田

沙头埔公坊

26岁迁入 

当年48岁

公元年

二子黄彦圣

从福建莆田

白水(碧水)

当年51岁

公元年

三子黄元徵

从福建莆田

瑶田东坊

当年54岁

公元年

四子黄肇源

从福建莆田

瑶田西坊

当年57岁

公元年

五子黄兰室

从福建莆田

沙头村心坊

当年60岁

公元年

六子黄嗣昌

从福建莆田

三江石沥村

公元年

三世孙黄远斋

从沙头埔公

迁往白石村

公元年

九世黄爱闲

(-)

从沙头埔公

迁往瓜岭村

 21岁迁

约年

11世黄叟江

从沙头埔公

迁往田心黄屋

三世黄酉三

从白水村

迁往镇龙竹园

约年

四世黄中远

从沙头沙溪

迁往镇龙黄沙岩

笔者再以小诗两首作为对下湖黄氏发展来源的怀念:

一咏梅关古道

赣粤同弦隔此关,梅花古道石斜行。

中原过客如流水,世代沧桑泽衍繁。

二咏珠古玑巷

中原入粤过摇篮,古道珠玑雁客行。

旧巷流传妃故事,祠堂黄氏耀新颜。

(年3月8日)

附注:黄金棠根据和坪大成谱,增城县志和新塘黄氏村中的有关资料和族

谱、墓碑资料搜集整理。由于历史时间较长涉及几百年之久,虽即有各方面时间记载,但比对计算后相差较大、尤其是县志记载黄以溥三子黄元徵入增时间与南樵其墓碑记载的生率年更存在着几十年相差的矛盾(年迁入瑶田东坊,但墓碑记述是年才出生),所以一时无法判断那方准确和真假,惟有暂且按下照以往的时间记下来。望后来人挖掘出有充份可靠的资料时再重新纠正吧。(年11月8日重订)

感谢您的阅读,来,吃瓜,免费分享吧,其他人或者有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yangbulianga.com/yyblyc/16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