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误区等到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再补充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不少肿瘤患者已经认识到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生存周期。但肿瘤患者,尤其是消化道、头颈部肿瘤患者往往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有些患者认为只要等到出现营养不良症状时补充营养就可以了,这样的做法是否正确呢?换言之,肿瘤患者对于营养不良,是预防好还是补救好? 预防还是补救,我们看看权威指南怎么说。欧洲指南提出:胃肠或头颈部区域放疗患者应进行密集的膳食指导和口服营养补充,以增加膳食摄入,预防治疗引起的体重丢失和放疗中断。也就是说,肿瘤患者在放化疗同时就要补充营养,预防因营养不良导致治疗中断。中国指南说得更清楚:放疗前进行营养支持有助于患者维持体重和减轻放射线治疗可能导致的口腔和咽喉黏膜炎。这说明预防性的营养支持能够减少放疗的不良反应。 这张图片能帮我们更好地阐述观点。等到营养不良症状出现后,患者体内的合成代谢已经受损。此时如果营养干预稍有延迟,极有可能发生恶液质,继而导致机体防御全面崩溃。因此,为了降低风险,出现营养不良症状之前,就应当进行营养干预了。 如何正确地进行预防性的营养干预呢?最关键的是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营养支持方案。首先应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如存在体重下降及营养不良情况,应全面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尽可能使患者保持较好的营养状况。尤其对于消化道、头颈部肿瘤的患者,摄食量减少更为显著,在放化疗前就应当开始营养干预。 总之,对肿瘤患者的营养干预,越早越好。 版权申明文章版权所属“营养赢未来” 如有转发请注明出处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yangbulianga.com/yyblss/486.html
- 上一篇文章: 什么是外阴营养不良外阴营养不良的危害又
- 下一篇文章: 什么北仑的孩子营养不良家长们可长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