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解读角膜营养不良筛查阳性检出家系案例
导读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Granularcornealdystropy简称GCD)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5q31染色体上的TGFBI突变使TGFBIp在角膜前弹力层和基质层异常聚集以及代谢的障碍,导致患者双侧角膜进行性出现不同程度的的浑浊,造成视力的进行性损害。目前报道的TGFBI突变至少有66种,其中至少有10种与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有关,由于基因型的差异、纯合子以及杂合子的区别,患者表现型也有很大的差别。 GCD的表达产物TGFBIp,是有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68KD的细胞外基质成分,依据不同的转录时间和地点被称为角膜上皮蛋白(Cornealepitheliumprotein,KE)、BIGH3、big-h3或者bigh3。TGFBIp一级结构:N端是一个富含半胱氨酸的EMI域,C端提供细胞连接的RGD域,中间4个高度重复的FAS1域,其中不同的氨基酸残基位点的突变都会产生一种新的突变亚型。 本文记述了基因检测帮助辽宁省大连市一家族筛查角膜疾病就诊的过程。 患者病史 “73岁的张大爷视力下降30多年,十几医院诊治,病因不明,亦无解决方案。几年前,双眼出现畏光流泪等症状,持续数月,伴明显视力下降,尝试各种药物治疗无效,患者及家属无奈放弃治疗。3年前,听邻居说,何氏眼科治疗眼病好,于是,家属带着张大爷来医院就诊,医院角膜组专家单良教授诊断其为双眼角膜营养不良,病情严重,视力仅有指数,已经到了无法用药物缓解症状的程度。唯一的治疗方法是做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单良教授知道这种角膜营养不良通常为基因病,有遗传,于是,建议随行家属检查眼睛,结果发现张大爷儿子也是同样类型的角膜营养不良,只是症状轻一些,可以用激光的方法治疗。 临床与基因检测 单良教授建议患者及家属可以做角膜营养不良基因检测,判断家属是否有患这种疾病的可能,争取实施及时预防性治疗和防护措施,但由于费用较高,对于农民出身的张大爷一家人来说,想检测却没有能力。 年7月份,一家接到何氏眼科联合华大基因免费检测的消息非常高兴,家里5口人来到医院接受了基因检测采样,进行基因检测后发现,受检的5口人中,4人携带基因突变,其中2个视力1.0的孩子中发现一人携带有基因突变。对于此类患者,发病后,初期可通过激光手术进行治疗,但存在复发可能,严重时,仅能进行角膜移植进行治疗。 注:年,张大爷在奥比斯的免费角膜移植项目中入选接受了免费角膜移植手术,已可以生活自理。 临床与基因检测 为该家族5位家系成员进行了遗传性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相关的TGFBI基因上5种高发突变位点的质谱检测。检出先证者、II1、II3及III1携带有TGFBI基因上的c.GA突变,该突变可导致角膜营养不良。另外,明确了III2没有携带此突变。 携带者报告结果 未携带者报告结果 后续干预与治疗 临床上,先证者、II1、II3均已确诊为角膜营养不良患者,基因检测报告从基因层面解释了发病原因。根据基因检测报告指导,后续的手术干预可以考虑激光消融(laserablation)、角膜移植(Keratoplasty)或角膜电解(Cornealelectrolysis)。我院的眼库可以为家族成员提供角膜移植。 对于这两位无临床症状的孙辈,基因检测报告报道的信息为其在疾病预防方面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依据:1对于携带突变的III1,存在未来发病的较高风险,在临床预防方面,告知该家族成员避免角膜外伤、佩戴隐形眼镜和准分子手术,定期检查共聚焦显微镜和AS-OCT,跟踪病情可能变化,改善干眼症状,试用角膜营养药物等,这些措施将最大程度保护该家族成员的角膜状态。生育方面,该携带者有50%几率将致病突变遗传给后代,可到生育遗传门诊进行相关生育指导。2对于未携带突变的III2,基本可以排除其患病可能,可以减轻其心理负担。 编辑|王小丫 图片|何氏集团提供 鸣谢:感谢医院角膜组专家单良教授供稿 注:本文系基地编辑整理,转载请至后台询问 单良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yangbulianga.com/yyblss/1812.html
- 上一篇文章: 全营养藜麦真的能减肥吗
- 下一篇文章: 名医课堂宝宝厌食与营养不良要重视儿科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