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肚子变粗竟然是肌营养不良症,怎
医院少见病康复之二 案例分享 天天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帅小子,天天在2岁前运动稍落后于同龄孩子,家属未在意,2岁时渐出现双下肢无力,双小腿肚渐变“结实”,行走困难,血清肌酸激酶(CPK)显著升高,检测到dystrophin基因缺失,提示假肥大肌营养不良。现在天天10岁了,蹲下费力、上楼梯费力、需要扶着栏杆,跑步慢、踮脚尖走路、容易跌跤、双小腿腓肠肌肥大;翼状肩胛。根据其临床表现,诊断为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 一、什么是假肥大肌营养不良症?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为抗肌萎缩蛋白结构、功能异常所致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包括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病程短、肌萎缩严重;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病程长、相对较DMD较不严重。DMD早期的主要表现为下肢近端和骨盆带肌萎缩和无力、小腿腓肠肌假性肥大、鸭步和Gowers征,晚期可出现全身骨骼肌萎缩,通常在20多岁死于呼吸衰竭或心力衰。BMD临床过程与DMD相似,但病情进展缓慢、症状轻。天天在二年的康复训练过程中,CPK没有进一步升高,挛缩现象也无加剧,每天除了进行康复训练,还能坚持上小学,成绩也不错。 二、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肌营养不良症的康复训练主要有以下原则: 循序渐进、强度舒缓; 增加心肺能力,适度进行; 以对抗肌腱挛缩为主轴,改善行走能力; 佩戴支具与矫形器,提高生活质量。 1、神经肌肉疾病的有氧运动 2、肢体挛缩的对抗,相应的物理治疗 3、功能性活动的提供 4、辅助器具的应用、支具的应用 5、吞咽障碍与营养的处理。 医院对于此类患儿的诊断及治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当确诊此病后许多家长常常心灰意冷,放弃治疗,采取非常消极的态度。目前对此类疾病的康复是延缓疾病进展的有效手段,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以对抗肌肉、肌腱的挛缩,增加活动能力,使生活质量有所提升。我们有望在康复过程中迎来医学科技的重要突破。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yangbulianga.com/hjyybl/20459.html
- 上一篇文章: 改善医疗服务两科共管,为慢性肾脏病患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